动态简报

2019年简报第三期

时间:2019/4/1 14:56:23  作者:匿名  来源:办公室  查看:56  评论:0
内容摘要: 学习借鉴仪陇模式  促进资金互助社发展——合作会应邀参加仪陇经验交流研讨会 2019年3月28-2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贫项目仪陇经验交流研讨会在仪陇县召开。研讨会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四...

 

学习借鉴仪陇模式  促进资金互助社发展

——合作会应邀参加仪陇经验交流研讨会

 

2019328-2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贫项目仪陇经验交流研讨会在仪陇县召开。研讨会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四川省仪陇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普惠金融实践者,新华社、中国扶贫杂志、中国发展门户网、农村金融时报、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等媒体记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戴文德,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孙中华,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仪陇县委书记陈科及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农业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南充市金融工作局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研讨会分为经验介绍、现场考察和专家分析评论。

本次研讨会重点分享了农民资金互助社创新案例——“仪陇模式”的做法和经验。

2005年,国务院扶贫办在仪陇县指导开展了贫困村扶贫互助社试点,在试点基础上,2008年开始在全国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为扶贫开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仪陇县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因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机构、资金来源,村级互助社资金规模小,操作风险较大,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

2014年,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在仪陇县开展了“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项目——仪陇扶贫与小额信贷创新”子项目和“扶贫与可持续发展”项目。项目以扶贫互助社为项目载体,瞄准偏远贫困地区的中低收入农户。与仪陇县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实施协议》并成立仪陇县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简称民富中心)。

民富中心是在仪陇县民政局注册成立的非盈利性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业务主管单位为仪陇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设理事会、监事会、中心综合办公室、内务部、会计财务部、外勤部。成立之初的资金来源如下:

 

项目

金额(单位:万元)

注册资金

3

交流中心项目资金

150

代管三金(风险金、公益金、公积金)

75

上岗保证金

7.1

风险保证金

81

合计

316.1

民富中心是为农民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社服务的社会化中介服务平台,接受仪陇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委托,通过与互助社签订代管协议,为资金互助社及其内部资金的合规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指导、信息咨询、能力建设、信贷业务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服务。民富中心成立以来,帮助资金互助社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日常工作管理办法》《日常管理量化考核制度》《互助社管理细则》;规范运营管理,加强了借款管理、风险控制、财务及档案管理;加强资金支持,争取财政专项帮扶资金、设立专项(项目资金、充盈资金、三金、上岗保证金)借款;日常监管,核实债权债务、监管现金和银行存款、痕迹管理、系统性的培训指导体系、设置上岗保证金防范管理风险;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推动产业发展,探索“资金互助、生产合作、购销联合”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村级中药材、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参与捐助助学、资助贫困家庭等公益活动。

目前,民富中心代管仪陇县的50个农民资金互助社,自2014年项目实施以来,共吸纳农户社员5768户,农户入社资金5580万元,累计用于社员发展种植业、住房改造、小商业等借款14877笔,2.99亿元,参与的建卡贫困户3125户次。例如:仪陇县新政镇三清村扶贫互助社2018年社员达536户,组织入社资金达11301122.7万元,累计发放借款达4531562.8万元。目前,农户入社资金余额318.37万元,农户借款余额318.15万元,借款风险率为3%

仪陇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得到仪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仪陇县政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仪陇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有关乡镇领导组成,负责协调和处理有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仪陇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兼任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两办联合出台了仪委办发20163号文件,进一步规范资金互助社发展;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加强了民富中心及资金互助社的监管和服务,为其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并安排一名公职人员参与民富中心工作;县财政给予3万元注册资金支持和适当经费补助。

研讨会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及政策与改革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商务部财务司、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就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普惠金融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家一致认为: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外部监管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各地资金互助社发展不平衡,良莠不齐。仪陇模式是鼓励先行先试,鼓励改革创新的成果。民富中心帮助农民资金互助社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控,改进风险分担、补偿和激励机制,激发贫困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民富中心这样一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助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中心帮助当地政府有效解决了对农民合作社及资金互助业务的规范管理问题。仪陇模式为中国的微型金融创新和减贫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

大家一致认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农民资金互助,它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地位,调动其内生动力,能充分调动和利用农村内部资源,农民资金互助是农村金融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但是目前农民资金互助面临的是法律地位缺失、监管缺失。金融监管体制单一和金融监管资源严重不足是导致监管过度与监管缺失并存的主要原因,多元化金融监管体制和开发新的金融监管资源是消除这一现象的关键。建议地方政府要对农民资金互助进行引导,可由地方金融监管局和行业部门双线运行对农民资金互助进行监管与服务。

会议特邀了开州区民丰互助合作会(简称合作会)及河南省兰考县马庄谷雨合作社联合社参加研讨会并作经验交流。

合作会是在全国推广孟加拉国格莱珉乡村银行“GB”模式,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背景下,于1997年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团组织。20多年探索发展过程中,合作会实施市场错位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规范内部管理结构,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探索农户会员制,开展会员资金互助,为会员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实惠的小额信贷服务,严格风险控制,基本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从最初的3名员工,3万元资本金发展到目前的100余名员工,25个营业网点,覆盖18个乡镇278个村,总资产4.7亿元,所有者权益8587万元,入会农户34828户,贷款余额34560万元,5988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861万元565户)。逾期率和不良率分别为2.58%1.9%已累计投放小额贷款50多亿元,受益农户达21万户次。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农户“贷款难、存款难、取款难”的问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州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市区扶贫办、财政局、金融办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农户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前期工作经费补偿、扶贫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20多年来,合作会在“GB”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地改革创新,在金融服务薄弱区域持续高效地运行,从而发挥改善贫困山区金融服务贫乏的局面、增强中低收入群体信贷可获得性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合作会至今仍是一个在民政注册的社团组织,身份比较尴尬。合作会代表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一批从事扶贫事业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现状。建议国家创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制度框架,为全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转制和纳入正规监管体系开辟制度通道。

合作会的作法及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称赞,堪称中国小额信贷之父、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杜晓山教授在总结时说: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严格风险控制、创新服务机制、促进会员增收。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扶持及培育,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保障。重庆市开州区民丰互助合作会是较为成功的案例。该合作会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专门发文在重庆全市总结推广其经验,为全国树立了探索创新典范。希望参会的同志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仪陇的模式、开州的经验带回去,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促进普惠金融建设。

相关评论
评论者:      
重庆市开州区民丰互助合作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16912号  后台登录